電視劇《On Call 36小時》描述一群熱血的醫護人員故事,劇集功臣除了台前幕後的演員及工作人員外,還有協助編劇、指導手術場面演出的神經外科專科梁顯信醫生。在拍劇期間,梁醫生出心出力,發生過不少趣事,甚至因他的一句說話改寫了劇集結局,為觀眾留下懸念。
現實之中,梁醫生一如劇中的好醫生,重視與病人溝通,認為「聆聽」病歷是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第一步,透過與病人達成共識,尋求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 梁醫生數年前曾協助電視劇《On Call 36小時》的編撰及拍攝工作。(湯炳強攝)
梁顯信醫生自1997年起,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03年完成神經外科專科訓練,之後到倫敦進行一年複雜性脊椎手術訓練,目前是港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憑著累積的行醫知識及經驗,梁醫生數年前曾協助電視劇《On Call 36小時》的編撰及拍攝工作,由初期接觸編劇,到為劇組借出手術儀器、顯微鏡,甚至監場指導手術場面,務求讓畫面更有真實性。
梁醫生笑言,拍劇時很常出現「飛紙仔」情形,他會協助改對白,甚至試過代替男主角執起手術刀,手部演出做手術場面。在電視劇第一部結尾時,女主角患病命懸一線,原本劇情設定是要死,梁醫生卻協助改寫了結局:
第一輯結尾楊怡原本要死,我跟編劇說「唔好死得唔得?」,於是就為她設計了脊椎中樞神經良性瘤,手術後有可能會癱瘓,但就不會死,讓她不用死,留下一個open-ending結局。
▲ 梁醫生認為與病人溝通時,「聆聽」很重要。(湯炳強攝)
梁醫生從醫多年,談到如何與病人溝通,他認為最重要是要「聆聽」。除了臨床檢查外,他相信病人能感受到醫生是否有在聆聽自己,而不是單看磁力共振,就說服病人做手術。在深入淺出地向病人解釋疾病後,他會提出所有可行方案供病人選擇,確保病人知情權後再講出他的建議,尋求合適治療方案:
許多病人會反問我,如果這是你的父母,你會如何選擇?我會如實回覆,對每個病人都應該持平,選擇對他來說最好的治療方式。
▲ 梁醫生診所內放有病人送的一些感謝禮物。(湯炳強攝)
數年前梁醫生曾為一名因追趕巴士撞傷頭部,導致四肢癱瘓的男病人做手術。該名男病人是一名40多歲冷氣技工,那次意外令他的椎間盤壓著中樞神經,一夕間喪失行動能力,幸而手術後復原情形理想,僅花一周時間就可用扶架行動。康復後的數年期間,病人每年都會在做手術當日(4月16日)向梁醫生傳簡訊致謝,同時分享自己的近況。良好的醫患關係,從來不是單向的。
資料來源: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339570 (h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