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On Call 36小时》描述一群热血的医护人员故事,剧集功臣除了台前幕后的演员及工作人员外,还有协助编剧、指导手术场面演出的神经外科专科梁显信医生。在拍剧期间,梁医生出心出力,发生过不少趣事,甚至因他的一句说话改写了剧集结局,为观众留下悬念。
现实之中,梁医生一如剧中的好医生,重视与病人沟通,认为「聆听」病历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第一步,透过与病人达成共识,寻求最适合的冶疗方案。
▲ 梁医生数年前曾协助电视剧《On Call 36小时》的编撰及拍摄工作。(汤炳强摄)
梁显信医生自1997年起,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工作,2003年完成神经外科专科训练,之后到伦敦进行一年复杂性脊椎手术训练,目前是港安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生。凭着累积的行医知识及经验,梁医生数年前曾协助电视剧《On Call 36小时》的编撰及拍摄工作,由初期接触编剧,到为剧组借出手术仪器、显微镜,甚至监场指导手术场面,务求让画面更有真实性。
梁医生笑言,拍剧时很常出现「飞纸仔」情形,他会协助改对白,甚至试过代替男主角执起手术刀,手部演出做手术场面。在电视剧第一部结尾时,女主角患病命悬一线,原本剧情设定是要死,梁医生却协助改写了结局:
第一辑结尾杨怡原本要死,我跟编剧说「唔好死得唔得?」,于是就为她设计了脊椎中枢神经良性瘤,手术后有可能会瘫痪,但就不会死,让她不用死,留下一个open-ending结局。
▲ 梁医生认为与病人沟通时,「聆听」很重要。(汤炳强摄)
梁医生从医多年,谈到如何与病人沟通,他认为最重要是要「聆听」。除了临床检查外,他相信病人能感受到医生是否有在聆听自己,而不是单看磁力共振,就说服病人做手术。在深入浅出地向病人解释疾病后,他会提出所有可行方案供病人选择,确保病人知情权后再讲出他的建议,寻求合适冶疗方案:
许多病人会反问我,如果这是你的父母,你会如何选择?我会如实回复,对每个病人都应该持平,选择对他来说最好的冶疗方式。
▲ 梁医生诊所内放有病人送的一些感谢礼物。(汤炳强摄)
数年前梁医生曾为一名因追赶巴士撞伤头部,导致四肢瘫痪的男病人做手术。该名男病人是一名40多岁冷气技工,那次意外令他的椎间盘压着中枢神经,一夕间丧失行动能力,幸而手术后复原情形理想,仅花一周时间就可用扶架行动。康复后的数年期间,病人每年都会在做手术当日(4月16日)向梁医生传简讯致谢,同时分享自己的近况。良好的医患关系,从来不是单向的。
资料来源: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339570 (h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