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俗稱廣東癌,字面已可解釋此症好發於華南一帶。鼻咽癌於本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中,分別排行第6位及第16位。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以頭頸外科作為專業,就常與深邃隱蔽的鼻咽癌「對峙」,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父親是家庭醫學醫生,耳濡目染影響下,他早已立志讀醫,踏上同一軌迹。「爸爸是一個很為病人設想的醫生,令我有一種使命感。」
他說讀醫生涯確是辛苦,大量的知識要在幾年間盡量吸收,但滿足感同時在於自己如海綿,把海量的知識盡收。「讀醫讓我知道,可以有很多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病痛,科技不斷進步,嶄新的醫學療法為病人醫治,這些都是知識上的滿足感。」
其後他成為醫生,覺得懸壺濟世醫到人,滿足感更大於學到的知識。「很多時候,醫生都未必可以改變到病人的命運,小部分是一些緊急個案,你做了急救後令對方生命得以延續,就特別難忘。」
劉偉業專科選擇耳鼻喉科的原因,其一,它是一個手術科目,他想在手術上有一門造詣;其二,以手術治療,為他帶來難言的滿足感。「如切除腫瘤,處理疾病有一種乾淨俐落、斬釘截鐵的感覺。而且,做手術於我來說,確是比較刺激。」
就算同類型手術,不同病人,可有不同的情況突然發生,這些變化必須即時處理。「某程度醫生壓力都頗大,手術醫生都是敢於挑戰的,我性格樂於挑戰,於是揀選了這個外科科目。」
耳鼻喉互不相干又互有關連
耳鼻喉看似三方面,事實上它們是互通,但絕大部分是分開處理的,惟是腫瘤如需切除,便會將三者連繫起來。有些情況,都會將耳鼻喉一併治療,如嚴重鼻竇炎,細菌四處游走,可導致中耳炎、喉嚨發炎;部分鼻咽腫瘤可蔓延至口腔。鼻咽癌若侵蝕了耳咽管,使中耳積水出現耳鳴。所以說,三者病徵既可獨立區分,卻又互有關連。
耳鼻喉科會處理頭頸腫瘤,劉偉業深造及發展這個項目,自言也是因緣際遇。「因為頭頸腫瘤極具挑戰性,最常見是鼻咽癌,亦處理不同的口腔癌、喉癌、口水腺腫瘤、甲狀腺腫瘤甚至淋巴核擴散至頸等等,都列入頭頸腫瘤之列。」
挑戰巨大的頭頸癌
他說,頭頸癌發現得遲,其實頗為棘手,因為頭頸有很多重要器官,若腫瘤蝕上腦部或主動脈,會令手術變得艱巨甚至無法施刀。「切刀範圍爭少少已是很大分別,挑戰性頗大。」
他進一步解說,頭頸內的鼻咽、顱底或鼻腔等位置,這些深入部位施刀範圍有極大限制,不容你切多一丁點,要靠技術和經驗去處理。他不時遇上打開病人的施手術位置,才出現突發情況。「如弄穿了顱底會流出『顱水』(腦脊髓液),或者整到主動脈會大量失血甚至有中風危險,所以醫生要盡一切的努力,去避免發生意外;萬一遇到這些突發事件,也要懂得去處理。」
時至今日,劉偉業偶爾都需要On Call,遇上急性病症如創傷要馬上施治;也有一些複雜的突發個案,如鼻咽癌電療後,其中一個電療後遺症是血管突然爆裂,都需立即處理。
鼻咽癌發現多屬較後期
頭頸癌中,鼻咽癌在本港最普遍,在香港一年約有900多宗新症,是男士最常見的頭頸癌症,男士罹患率又比女士多兩、三倍,無論男女,復發年齡在五、六十歲之間。「有見過年輕至30歲的鼻咽癌患者,最麻煩是腫瘤位置隱蔽,鼻咽在鼻腔後面、顱底下方、喉嚨對上,令主瘤位置難以觸摸,相對較難察覺,令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發現時,已屆第3、第4期。」發現愈遲,治癒率愈低,以第4期為例,治癒率已減至一半。
病徵方面,鼻咽癌常見是頸部出現無痛腫塊,鼻咽的惡性細胞可令鼻或喉嚨分泌帶血,因中耳積水或有聽力變差、耳鳴、常出現中耳炎。若鼻咽癌已達第3、第4期,徵狀會更多,如不明原因的頭痛、面痺、聲沙甚至吞嚥困難。如已出現病徵需盡早求醫,檢測鼻咽癌方法包括驗血、以內窺鏡檢驗及抽取組織化驗。
他說10年前治療鼻咽癌,引進了以內窺鏡切除方法,屬全港首例,一路走來,已處理四、五十宗病例,絕大部分都沒有復發。「特別難忘的是當年引進了這個較微創的方法,比起過往要翻起臉部進行鼻咽癌手術,由面顎落刀一直沿鼻子,把鼻咽前的一塊骨揭開,才到達鼻咽位置。接受內窺鏡手術病人,只需從鼻孔放入儀器進行,外觀表面無明顯傷口、復元快,與傳統手術確是大相逕庭,病人都好感動。」
療法因腫瘤大小而異
劉偉業指出,早期鼻咽癌患者以化療有頗理想治癒率,小部分患者電療與化療效果不彰,或過了一段時間復發,不宜再用電療及化療,建議施行手術把有腫瘤侵蝕範圍的位置除去,如以內窺鏡藉微創方式切除腫瘤,近年會以機械臂輔助鼻咽癌切除手術。愈大的腫瘤,以單一方法成效較低,或需多管齊下對治。
癌症病人最怕復發,鼻咽癌患者須定期作身體檢查,抽取EB病毒基因覆檢及MRI掃描,以確定有否復發。要揪出是否復發也有一定困難,因鼻咽位置經過電療後會有疤,要察看是否有腫瘤更不容易。
期數愈高,使用電療量愈高,併發症相對愈大,包括有聽力變差、口乾、中耳積水、口部肌肉郁動困難、吞嚥困難、說話不靈光等,有些可以手術對付,但亦有些情況未能逆轉。
病人轉折康復路
行醫多年,劉偉業遇到棘手個案多不勝數,他沒有感到麻木,反而很多個案依然深烙腦海。「一些鼻咽癌患者接受電療或化療後,初時情況好轉,其後復發,再進行內窺鏡鼻咽成功切除。病人由診斷時的絕望,醫好重燃希望,復發又再陷入失望境地中,切除後又回復信心,過了5年復發率減低,生存的希望重現,覺得自己為病人做的治療確能幫上一把,病人反反覆覆的復康路,於我來說都是深刻。」
---------------------------------
鼻咽癌高危群
‧家族基因傳遺:大約七分一鼻咽癌患者帶有家族遺傳基因。
‧醃製食物:嗜吃煙熏及醃製食物如鹹魚。
‧吸煙
‧工作關係:長期吸入化學物質、燒香。
‧EB病毒:流行病毒一種,感染了會較大機會導致鼻咽癌。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以頭頸外科作為專業,就常與深邃隱蔽的鼻咽癌「對峙」,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陳智良攝)
▲ 鼻咽癌腫瘤位置隱蔽,外觀不能看到,一些患者往往到後期才發現。(被訪者提供圖片)
▲ 劉醫生正進行機械臂口腔手術,相關技術亦會應用於頭頸腫瘤手術。(被訪者提供圖片)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說一些重症病人、需做大型手術的危殆病人,生命危在旦夕而作為醫生能救回他們一命,這些畫面都深刻難忘。(陳智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