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所引致的问题可大可小,而此病症渐变常见,如持续头痛头晕、视力突变模糊非小病,可能是脑中风的警号!延误冶疗有机会令康复效果变差,由发病至冶疗最理想于3小时内发生,切忌轻视问题。
香港每年有过万人因中风而入院,而常见脑中风患者的大多超过40岁,但近年有稍微年轻化的趋势,更曾发生于30余岁的病人身上。神经外科专科陈秉汉医生表示,非有医学实际数据指出脑中风年轻化,但现时都市人的病识感提升,故能及早发现病症。「病人容易接触医生、验血(等程序),了解(脑中风)的因素之后可能担心,而主动求医。」虽然恒常身体检查能提早察觉病症风险,但一般人其实都可以自我检测,加强留意病征,以防范于未然。
多种身体警号需留意
脑中风的前期征状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半边身无力或麻痹。「(病人的)说话能力、视力突然受影响,持续头痛和手脚无力。如征兆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代表脑部供血不足,这些都是先兆现象,情况通常会愈来愈严重。」一日内无间断头痛,有病人更形容感觉为前所未有般剧痛。「情况和程度因人而异,有病人半边手脚和脸部也郁动困难,没正常般顺畅,这些都是警告讯号。」陈医生解释。
陈医生指除了年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量饮食致体重过高,或有遗传病史,都是引起脑中风的高危因素,而更需留意的,是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本身如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就要小心,最常见的是(病人患有)高血压。」而肥胖人士普遍容易带有上述问题,故过重的话需特别小心。
脑中风基本可分为2类
脑中风一般可分为两种: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前者为血管内不顺畅,血液流动不佳。由心脏开始,若心跳不正常,血循循环亦会受影响,又或是因心脏产生血块,故阻塞血管,令脑部供血出现问题。随年纪增长,加上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问题,以致血管璧愈来愈厚,也会影响血液运行,血管渐渐收窄,令脑部供血不足。此类占整体病患的7至8成;后者为病人本身患有高血压,或血管比较脆弱,令血管壁难以承受后破裂,便会出血,此类则占整体病患的2至3成。
严重情况可致并发症
若中风情况为轻度,一般配合药物冶疗,可于24小时内恢复。「病人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凝固的药物,令血液运行畅顺,并持续观察身体状况,减低再中风的机会。」陈医生说。如配合药物冶疗24小时后,病征依然无法改善,又或是失去意识,即属严重。「要视乎病人本身是否患有其他病症,如有都会有影响。若严重情况致身体不能活动,需卧床休息的话,身体机能亦会随之变差,如肌肉萎缩、呼吸不畅顺、肺部容易感染,易有并发症的出现。」此类病人除了抗血小板凝固药,有需要时亦要服用薄血药;除此之外,因脑部供血不足,常见问题如语言、记忆能力上都会有影响,若脑部有瘀血,用药能吸收的话则没问题,否则瘀血块太大或血量太多,就要开刀做手术清理。
把握黄金时间 改善生活作预防
一旦出现脑中风征状,陈医生指求医的「黄金时间」,由诊症到冶疗,建议3小时内。「尽早医冶,冶疗效果会相对理想。若初步表征为半边身不能活动,情况更令人担忧。」病患需密切留意情况,切勿轻率看待,「有些年纪大的长者,会觉得过一会就没事,但再一下子就会错过时效。」陈医生更指,尽可能在医院见医生,以便加快作检查和冶疗,避免时间再拖延。特别是年过40的人,若出现征兆,切忌视为一般伤风感冒,延误诊断机会。
若高危人士希望预防脑中风,可从生活入手,首要的是戒除烟酒习惯。陈医生表示:「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若病人需长期服高血压、糖尿病等药物,一定要按时服药,是最有效的方法。」透过改善身体质素,摆脱引致脑中风的高危病征,风险亦可随之减少。
神经外科专科陈秉汉医生指因脑中风而求诊的个案有轻微上升的情况,他解释因多了市民留意病症,提升警觉而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