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动难免遇到流血、撞瘀、扭伤等伤患,但部分人自寻止痛方法而不求医,其后自感康复,不知埋下患「滑脱症」的伏线。有骨科医生指出,不少有滑雪、滑水、抓举、体操等运动习惯人士,或者长期从事粗重工作,早年曾试过骨折而不自知,暗藏旧患,年届30至40岁左右便可能诱发滑脱症,即脊椎出现脱位情况。患者会出现下腰疼痛、脚部无力,严重情况更会大小便失禁。医生提醒,运动人士应量力而为, 如伤患疼痛超过1至2星期,应尽快求医,以防日后诱发其他骨科毛病。
「滑脱症」并不常见,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该症患处常发生于第4及第5腰椎之间,患者的脊椎排列会改变,某节脊椎向着腹部的方向滑动前移,出现脱位情况,神经线受压,从而造成下腰疼痛。患者会出现短暂性或永久脊椎神经受损,影响活动能力。另外,脊椎神经被压坏的情况无法逆转,即使施手术,患者仍有机会出现火烧的感觉。
早年患骨折 日后或诱发滑脱症
香港港安医院(司徒拔道)神经外科专科医生梁显信表示,其中最常见的滑脱症由椎体骨折引起,患者人数约占香港人口7%。运动员长期过度伸展脊椎,或举起的杠铃重量过重,有机会导致压力性骨折,令脊椎变得脆弱或移位,另外,足球、体操、举重、下腰承受重量等运动,都有机会增加病发风险。
「如有骨折,日后或会诱发滑脱症。」梁显信指,临床所见因椎体骨折引起滑脱症而求医的患者,大多是30至40岁,以及有运动习惯的中年人士,「经常承受重量、运动员、曾跌倒或发生意外的人士均是高危一族。」他提醒,运动人士应量力而为, 如伤患疼痛已超过1至2星期,应尽快求医,以防日后诱发其他疾病。
滑脱症征状:
五旬妇女长年蹲低搬重物 患第二期滑脱症
曾有一名从事港铁维修的五旬妇女,因腰痛、脚痛麻痹持续6星期,向骨科医生求诊。经了解后,原来患者长期需搬动重物、蹲低工作,早年亦有从树上堕下受伤的经历。医生检查发现,患者患上第二期的滑脱症,第4及第5节脊椎已滑脱。由于服药及接受物理冶疗后数星期,情况仍未有改善,最终需动手术。
病情较轻微的滑脱症患者,可先接受药物冶疗,以减低轻疼痛和肌肉挛缩。梁显信表示,除服药外,病情轻微患者亦需减重,和接受物理冶疗,以减轻脊柱负荷及增强背肌的强度。至于服药无效的患者,则需接受减压手术。严重患者更需接受后侧融合术并脊椎内固定手术,即取出已滑脱脊椎的椎间盘,再置入融合器,重新固定脊椎。目前,新一代微创手术已取代传统手术,不但手术需时较少,伤口亦由约数十厘米缩小至约2厘米,减少对肌肉的伤害,患者即日便可下床,住院约3至4日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