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病人刁先生、學會會長陳樹賢醫生、會董趙家鋒醫生
前列腺癌已成為本港第三大男士常見癌症,在2016年發病人數有1912人,比2011年的1644人,增加16%。前列腺癌成因未明,早期無明顯病癥,導致部分病人發現患病時已是中、晚期。醫學界人士鼓勵50歲或以上男士定期做檢查。
六十多歲的刁先生,大約九年前確診有前列腺癌,當時已屬晚期,醫生遂以壓抑癌細胞增生擴散為主要的治療目標。近十年來,刁先生接受多類治療,包括食荷爾蒙藥、打針、做電療、以致切除睾丸手術,每項治療方法都能令代表前列腺癌的指數降低一段時間,待指數上升便轉換另一種治療方法。經歷九年治療,切換不同方法,刁先生沒有放棄,他十分感謝家人的支持,又指自己本身是悲觀的人,確認患病初期已豁了出去,但漫長的治療反使他改觀,他發覺要樂觀面對,才能走更遠的路,現時正做「白老鼠」,接受新藥治療,繼續抗癌。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做的調查顯示,中年男士對前列腺癌的檢查和治療方面認知不足,並有三大恐懼。包括覺得檢測既麻煩又尷尬、對治療對知不足覺怕治療辛苦,和怕藥費昂貴拖累家人。學會指現時可透過血液檢測前列特異抗原的水平,作初步篩查,有需要再抽取組織檢查。另外科技日新月異,有不同治療方案應付不同時期的前列腺癌,有助減低死亡率。治療費用確實不便宜,但學會發現大約六成被訪者沒有購買癌症或危疾保險,對自己缺乏保障。另外聖雅各福群會和香港藥學服務基金均有前列腺癌藥物資助計劃,助病人減輕經濟負擔。
學會指,血液檢測雖然方便,但要做前列腺穿刺活檢,抽取組織化驗才明確知道有沒有患前列腺癌,這是一種入侵檢查;若果要像乳癌般,做到全民篩查,先要做好風險平衡,以免市民接受不必要的入侵檢查,現時未是合適時機。
資料來源:https://bit.ly/2Uahmyb (thin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