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专讯】鼻中隔黏膜相当脆弱及敏感,冬日干燥,鼻腔膜不够湿润,增加膜撕裂风险;再遇上感冒或鼻敏感,频频擤鼻涕、揉鼻子,令鼻腔微丝血管爆裂,容易引致流鼻血。小朋友鼻黏膜薄,长者血管脆弱,更是高危一族。
流鼻血有两大种类,分别是前鼻道出血及后鼻道出血。鼻中隔黏膜下方「利特氏血管丛带」(Little's area),是鼻腔两大血管动脉系统(内颈动脉和外颈动脉)汇流之处,所以该处血管犹如网状,分佈得相当细密,既脆弱又敏感,容易破裂,造成前鼻道出血,血往前滴,这亦是常见的流鼻血种类。后鼻道出血情况较少见,指鼻腔后部出血,流鼻血时口鼻会同时渗出血液。
其实鼻腔在任何时间也可以发生「血光之灾」,但秋冬发生次数较多。耳鼻喉科专科医生刘伟业表示,因为这个季节容易有鼻敏感、感冒,经常用纸巾擦鼻,增加鼻腔黏膜撕裂风险,令微丝血管爆裂,较易引致流鼻血;再加上冬天寒凉干燥,如果鼻腔不够湿润,也易令鼻腔黏膜撕裂及微丝血管爆裂,引致流鼻血。
任何人也有流鼻血风险,但以小朋友及老人家特别高危。刘伟业解释,鼻腔内的「利特氏血管丛带」,由于小朋友鼻腔黏膜并未完全生厚,而且他们一般较多不良习惯动作,如挖鼻子、揉鼻子等,如果鼻子状态健康,应没甚大问题。但遇上天气干燥,加上他们免疫力较弱,较容易患上感冒、鼻敏感等,特别脆弱的鼻腔黏膜,经不起手多多的「袭击」,容易出现皮破血流的画面。
老人家之所以高危,成因有别于小朋友。刘指出,不少长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令血管变得较为脆弱;加上他们长期服用药物,对早已脆弱的血管造成更多「伤害」。例如患有心房纤颤这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的长者,需要长期服食俗称薄血丸的抗凝血剂,透过药物阻止身体产生凝血因子,预防中风及其他并发;但与此同时,正因药物阻碍了凝血功能,所以较容易出血,当中包括流鼻血。阿士匹灵是一种用于预防心脑血管阻塞的常见药物,长期服用,因抑制血小板凝聚的过程,增加某些部分出血的风险,如流鼻血。
资料来源:明报 (2021年12月13日)